兩岸物流,淘寶貨運,大陸代購,淘寶購物|兩岸電商物流貨運 TaoBao淘寶|天貓商品購物代購

台灣「新南向政策」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競合

◆文/宋學文(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

自2011年起,隨著中國大陸投資環境勞動成本上漲,經濟發展趨緩,東南亞區域國家加速整合且產業鏈漸臻完備,包括2015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建立,以及南亞大國印度的經濟崛起等因素的影響下,台商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金額連4年衰退,迫使在當地投資的日、韓、台等企業紛紛轉向東南亞及印度另設生產基地或營運據點。在此大環境背景下,政府於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New Southbound Policy),希望重新定位台灣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

新南向政策的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台灣與東南亞國家及南亞國家在經貿、教育、文化、科技及社會的連結與合作,共創區域的發展和繁榮,讓台灣調整過去過度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現象,亦希望以政府政策推動企業往東南亞地區發展,進而降低台灣因經濟太過依賴中國大陸所導致的政治風險。2016年8月,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綱領》,將「新南向政策」定位為我國整體對外經貿戰略的重要一環,要為新階段的經濟發展,尋求新的方向和新的動能,並重新定位台灣在亞洲發展的重要角色,創造未來價值。

│ 台灣「新南向政策」的內涵

「新南向政策」整體工作將從「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和「區域鏈結」四大面向著手;「新南向政策」的總體目標,為促進台灣與東協、南亞、紐澳等18個國家的經貿、科技、文化等各層面的連結,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創造互利共贏的新合作模式。新南向政策強調透過「四大連結」(軟實力連結、供應鏈連結、區域市場連結、人與人連結)的推動,將台灣界定為是「亞洲乃至亞太國家典範」,並扮演「創新者、分享者及服務者」的角色來讓台灣與新南向國家建立「經濟共同體意識」。蔡英文總統曾多次強調,將把新南向政策作為新經貿模式改革的第一步,最重要目的就在加強與區域連結,提升對外經貿格局和多元化,並告別以往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而政府也將透過相關政策之調整,以啟動政府之配套措施,讓市場法則運轉更為順暢,讓更多人考慮加入新南向的機會。為此,蔡英文總統並提出5項承諾:

一、協助開發人力資源,讓台灣成為亞洲產業人才培育中心;

二、分享台灣在石化、ICT、醫療等產業發展的經驗;

三、政府初步編列35億美元策略性貸款資金,透過 ODA(政府開發援助)模式協助各國公共建設;

四、協助中小企業及NGO投入新南向;

五、與理念相近國家深化區域國際合作,以利區域的和平穩定及繁榮發展。

│ 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

中國大陸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始於2013年9月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重大倡議,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合作。2015年3月經中國大陸國務院授權,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簡稱「願景與行動」)。

「一帶一路」沿線多是新興經濟體與發展中國家,涵蓋區域包括東南亞、中亞、南亞、西亞、中東歐與非洲等地區,涵蓋區域人口約 44 億人(佔全球 63%)、21個地區或國家,經濟總量約 21 兆美元(佔全球 29%)。目標除了拓展中國大陸在區域乃至於全球之政治經濟影響力之外,亦透過此具有高度地緣政治戰略之計畫,發展中國大陸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計劃加強沿路的基礎建設,消化中國大陸過剩的產能與勞動力、保障中國大陸的能源(如哈薩克石油)與糧食供給,並帶動西部地區的開發;進一步地降低中國大陸與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經貿戰略衝突,亦將中國大陸之影響力逐漸地拓展到美國較為忽視的中亞、西亞等地區。

│「新南向政策」與 「一帶一路」 之競合關係

中國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與台灣新南向政策連結的國家對象幾乎重疊;「新南向政策」共有18個目標國家,當中除了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外,其餘16國均與「一帶一路」所覆蓋的國家重疊。因此,外界常誤以為台灣「新南向政策」是在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競爭,更有中國大陸學者抨擊蔡英文總統在推動「遠中」、「脫中」的「經濟台獨」。因此,台灣如何在亞太新情勢及美中競合結構下,構思並規劃「新南向政策」和「一帶一路」競合之相關策略,一方面持續擴大美、日、印、澳等國之戰略合作,另一方面亦尋求與中國大陸能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和合作,以降低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疑慮,實有其必要性。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總統之日即強調願意和對岸,就共同參與區域發展的相關議題,坦誠交換意見,尋求各種合作與協力的可能性。此外,蔡英文總統在出席玉山論壇的演說中,亦對「新南向政策」重新定位,表示「新南向政策」就是台灣的「亞洲區域戰略」,具有高度包容性,並和其他區域倡議,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一帶一路」及印日自由走廊等,非競爭關係,而是相輔相成,最終目標是讓台灣、區域及全世界國家一起努力,擴大及深化在東南亞及南亞的角色。

最近,蔡英文總統亦強調,「新南向政策」目前已從初步架構進入更深層次的發展,須從國際合作、產業發展、經貿諮商、外交推動等各層面進行更全面、細緻地通盤策略規劃,同時建立可整合各方力量、更有效率執行體系,才能整合出更大能量,突破各種瓶頸。「新南向政策」是提升附加價值的產業政策,企圖透過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電子商務、漁業、畜牧業等產業前進東南亞及鼓勵雙向觀光、投資、教育及人才交流,讓新南向國家成為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與經濟的外部支撐力量,並具有以推銷台灣生活模式作為亞太國家的典範之雄心。

│「新南向政策」的經貿戰略意涵

尋求兩岸合作契機

前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曾表示,兩岸對經營東南亞的議題可以相輔相成,並以不同方式或角度投入東南亞發展,而達成經濟共榮。行政院陸委會在立法院施政報告時也指稱,「新南向政策」是為台灣尋找新的外部經濟支撐力量,並非要取代中國大陸市場而轉移到東南亞。台灣的「新南向政策」若能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尋找出某種程度合作,在「新南向政策」架構下,考慮在兩岸較不敏感的交集項目,尋求參與中國大陸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除了可為中國大陸之產能過剩及台灣經貿結構問題找到新出路,兩岸企業也可從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投資生產,進一步在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環節發揮優勢作用,應該也是兩岸對外發展的共贏之路。

尋找台灣的國際合作空間

近年來,東協國家及印度在區域安全、地緣政治、國際經濟上重要性日益增加,歐、美、中、日等大國勢力在印太地區競逐將更激烈。美國川普總統上台後,強調美國利益為優先,並已簽署退出TPP。美國新的經貿策略,想擺脫過去多邊架構對美國在貿易上遭遇的不公平待遇,改採對美國有利的雙邊談判與分別談判的做法,並祭出各種法案及行政措施來落實「美國優先」,直到「美國再度強大」,再來談多邊機制,因此,貿易成了中美之間非常關鍵的議題。

2017年12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及2018年1月19日「美國國防戰略報告」可清楚看出,美國對中國大陸崛起所投射出來的力量將採取平衡或反制手段;此外,「2018年國防授權法案」與「台灣旅行法」,都進一步提升台美間之戰略合作。在此國際情勢下,台灣應利用東協、印度深厚佈局,研擬對美、日等大國合作策略,以增加台灣在亞太地區之發言權,從而爭取更多參與國際社會之空間;另一方面,「新南向政策」雖具經濟戰略意義,但應減少兩岸間敏感且不易有共識的政治及主權爭議,台北與北京雙方皆有責任儘早恢復官方溝通機制,共同協商兩岸在「新南向政策」與「一帶一路」之合作事宜,並規劃相關政策可行性之具體分析及執行。另外,台灣亦應積極爭取參與CPTTP,及推動台灣與CPTTP 11國間的雙邊經貿合作機制,透過強化我國與CPTTP各國的實質經貿合作,爭取台灣在國際上與外交上的政治空間,這些措施皆有利於台灣國際地位的提升,從而有裨於我國新南向政策之推進。

資料來源:海基會網站

台灣培力AI產業人才種子

◆文/林傑慧

「Alexa,請幫我轉帳1百美元。」

「好的,你要轉到哪個戶頭?」

這位Alexa,不是某個櫃檯的秘書,而是亞馬遜發表的虛擬助理。不管你準備要買轎車與房子,只要告訴Alexa你的年薪和工作時數,就能馬上換算出你要努力工作多久時間,才能購買這項商品。

這一波AI革命,從2016年「阿法狗」(AlphaGo)首次在《自然》期刊露面時揭開序幕。轟轟烈烈的兩場棋王大戰,讓全世界都記住「深度學習」是新一波革命的核心技術。

如今AI走下神壇,快速入到各個領域,深度學習、臉部辨識、語音助理、電腦視覺,進入各行各業,包括醫療、安全控制、語音、半導體,橫衝直撞地展開「破壞式創新」,而中國大陸在這一波科技新競賽中,實力驚人。

革命來襲 中國大陸科技實力驚人

走進位北京中關村的微軟亞洲研究院,用中國大陸在地資料訓練出來的聊天機器人「小冰」,已上過陸方綜藝節目。2017年夏天,台灣學生到亞洲研究院實習,以519位詩人現代詩,配合圖片,訓練「小冰」看照片寫詩,詩作甚至已經出書。 2014年,微軟亞洲研究院推出第一代AI聊天機器人「小冰」,歷經3年演化,現在的「她」已經是知識淵博、活力可愛的青春美少女。

蘋果推出的Siri,平均與人對話1.5輪就結束,而「小冰」與中國大陸用戶對話可以維持23輪左右。23輪,不只是資訊的交換,更包含情感的交流。「小冰」會觀察人的回應,學習怎麼讓人願意說得更多,而且還說出「心內話」。

除此之外,中國微軟與吉林省的民間尋人組織「寶貝回家」合作,比對失蹤兒童與全中國大陸各地收容所的1萬3千張兒童照片,順利找到一個失蹤4年的廣州唐氏症男孩,並在2016年登上一個尋人電視節目。爸爸抱著已經17歲的兒子,在螢光幕前痛哭失聲。

當前中國大陸最頂尖的AI晶片設計公司,就叫寒武紀科技。這家公司資金與團隊都出自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被陸方媒體稱為「人工智慧國家隊」,並在今年8月快速完成1億美元的A輪募資,股東包括阿里巴巴、聯想集團。華為Mate 10處理器的AI核心,就是來自寒武紀的授權,寒武紀已成為全球AI晶片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中國大陸的優勢就是自己的平台,夠多的資料、投資與人才。台灣是世界第二大IC設計強國。為什麼對岸出了一家寒武紀,台灣卻沒有新創、老牌IC設計公司趕上這波AI熱潮?

不限大學 培訓向下延伸到高中

「人坐在膠囊裡,從公車送到機場後,由機器人搬運膠囊到飛機上,不僅省下通勤時間,對殘障也有幫助。」

「未來無人車上路,道路全部地下化,地上就能打高爾夫球。」

台上學生對未來交通,提出天馬行空的想像,這堂課不隸屬於特定科系,而是台灣大學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的「創新車輛設計」課程。

授課的是台大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詹魁元,只見他請學生把概念化成實物,學生坐在地板上組積木、切割保麗龍,試著做出未來交通樣貌的原型。這是學生運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解決問題的第一課。

詹魁元表示,愈來愈多問題不能只靠單一能力因應。他不斷向學生強調:「我不鼓勵你們要做什麼事,而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先從「同理心」確認人的需求,再找到合適夥伴動手做、說故事,是創新設計學院希望培養學生的能力。

2014年,詹魁元與其他老師到史丹佛大學的D.School上了3天課, 2015年創新設計學院開課後,師資多由跨科系老師組成,例如「暖科技」由機械系、城鄉系、公共衛生學院的老師合開,要創造讓身心障礙兒童開心玩樂的公共遊樂空間。甚至安排「木工藝實作」課程,透過實際製作手工木椅,瞭解產品與使用者體驗的關係。「實踐想像」的課程概念更吸引了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的學生前來跨校選課。

變化不只在大學校園中發生,更一路向下延伸到高中。南科管理局首次舉辦的「南科FRC機器人種子團隊及教師培訓營」,曾經參加「FRC機器人競賽」的台北美國學校、北一女中及協同中學師生,指導高雄與台南的20間高中職學生,一起學會如何讓機器人完成任務。

儘管不是每個人都事先瞭解機器人構造或原理,但當講師解釋C++與JAVA 程式的內容,和馬達及氣動裝置啟動後,就可操控機械手臂的過程時,台下學生顯然聽得津津有味。培訓營講師、北一女老師陳正源指出,「一旦開始接觸,就會發現程式編碼和AI概念並不難懂,只要願意鑽研,就不用畏懼日新月異的科技浪潮。」

「開放創作者帶著機器人在自造者空間測試、練習,甚至可以解決企業問題,」南科管理局長林威呈指出,自造空間如同軟體開發的原始碼(Open Source),在資源爆炸的時代,讓創業者、企業和學生都自由運用,反而有助思考問題,透過嘗試找到解答。

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曾說,「台灣沒有機會發展AI,其實危機意識早已蔓延校園與業界,以課程、資源與空間打造有軟體思維的未來人才,AI卡位戰,台灣已經鳴槍起跑!」

政府砸重金 催生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不容否認,AI是科技業下一波重要發展領域,美國和中國大陸均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研發。麥肯錫估計,百度、Google等網路巨頭將投資二百到三百億美元進行AI研發,同時各先進國家也投入大筆經費培育AI人才。

台灣同樣沒有缺席。科技部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經費,以5年為期,累計投入50億元,成立AI創新研究中心,於2018年元旦啟動,目前已經通過67件研究計畫,並將與台大、成大、清大、交大合作設立研究中心,培育具有AI跨領域能力的人才。

在首屆的台灣人工智慧年會上宣布成立的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由院士孔祥重擔任校長,中研院資訊所研究員陳昇瑋擔任執行長,技術領袖培訓班第一期也展開招生,1月28日學期正式開始,希望給台灣帶入一股新活力。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首要計劃,希望利用3個月的時間密集培訓AI技術種子,每年有好幾期,利用這樣的短期集訓,讓找不到人才不再成為企業或學界發展AI的藉口或障礙,同時建立「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的文化,訓練自己的人才解決自身工業獨特的問題。

為使台灣在AI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科技部的「AI創新研究中心」扮演運轉AI產業引擎的角色,替台灣打造出AI人才庫。其實施方向包含三個面向: 一、建立跨領域技術團隊合作,培養科技領袖人才:由於台灣擁有完整的ICT產業生態體系與專業製造的優勢,AI創新研究中心以此為基礎,致力發展AI核心技術。 二、打破薪資框架,吸引國際級AI人才:為吸引國際人才,科技部將針對專注投入本專案計畫的主持人,依計畫規模與績效,核給最高每月6萬元的研究主持費。研究中心也可自行訂定合理薪酬,延攬海內外優秀專職研究與工程人才。 三、連結國際產學研能量:AI創新研究中心將鼓勵鏈結國際研究機構與業者,引進國際尖端技術與能量,提升我國AI技術與應用層次,進而提高國家競爭力及國際能見度。

除了打造人才庫之外,充分落實研究成果並具體應用到產業界,也是研究中心的重要目標。為將AI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落實到實際應用,科技部也要求提案計畫中要在第二到三年裡,必須結合法人與醫院進行實場測試,以確保提案的計畫能夠導入實際應用。

台灣學生可以更hungry

AI已走進垂直領域,在醫療、語音、安控、半導體大有進展,這些也正是台灣的強項。以半導體為例,目前台灣企業擅長的是門檻較低的物聯網AI晶片,而全球大廠爭相投入及研發的,則是運用在雲端伺服器及自動機器(如無人車、機器人)的高性能晶片。

在全球學術界都在比快的AI研究領域,「台灣學生其實可以更hungry(飢渴)一點,」微軟人工智能研究事業部首席技術官古卓倫(David Ku)說,「台灣發展AI的關鍵不在沒有人才,而是你有沒有給予創新好的誘因環境,創新需要環境鼓勵。」

AI與人類到底是相輔相成,還是矛盾對立?這禍福相倚的辯證關係,才正要開始。

Home